2020房市預測普遍樂觀 仍須留意全球經濟變化隱憂
2020年開春就遇到黑天鵝「新冠肺炎」肆虐全球,雖然臺灣疫情相對控制得宜,但新冠肺炎仍在全球持續延燒,也讓許多建商開始擔心房地產的後續走勢,會不會重蹈2003年SARS的覆轍。許多房市專家預測,疫情帶來的短期影響不大,由於市場上消費者的剛性需求依舊存在,加上房貸利率持續走低,對於2020的整體房市看法普遍樂觀,因此房價修正幅度有限,但仍必須持續留意中美貿易戰下造成的全球經濟衝擊,在下半年變數仍多的狀況下,雖然房市交易量可期待,但也不容過度樂觀。
房市專家指出,台灣房市從2014年到2020年大約經過6年的修正期,期間買賣移轉棟數一路緩升,2019年整年更突破30萬棟,顯示買盤陸續回溫。2020年6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與去年同月相比,六都會區交易量增加 3.4%,成交量並沒有受疫情影響而下滑。
房貸利率創新低 後疫情時代需求不減反增
業者透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房市影響不大,對房價影響真正關鍵仍是需求與利率,全世界有許多負利率的國家房價皆上揚,而台灣利率仍長期偏低,加上剛性需求仍在,因此並未對房市有明顯衝擊。根據中央銀行資料顯示,臺灣五大銀行5月新承做購屋貸款利率降至1.349%,月減0.032個百分點,續創新低,除了受到降息影響,部分銀行陸續調降房貸利率,吸引客戶推出優惠利率專案也有影響。
由於房產是一個單純的商品,而商品的價格除了由供求關係決定,還由市場上的貨幣決定。當貸款變得容易,成本低,錢就會通過各種渠道流入房市,只要需求穩定,房價也會穩定。 因此從中長期評估,在後疫情時代,肺炎疫情尚未完全退去、房價也尚未大幅反彈,使得不少首購、自住客會選在此時買房,買氣撐起了疫情下房市的一片天,需求有可能反而會增多。
超額供給未解 房價大漲空間有限
雖然剛性需求支撐市場,讓房市樂觀回穩,但國內房市超額供給的隱憂未解,尤其桃園、新竹、台南、高雄因為餘屋量大,房價難有大漲空間。2019年Q2全台新建餘屋仍有7.81萬戶。若以建照來觀察,全台1至4月建照4.73萬戶,創十五年來新高,推算至2022後新增供給將爆量,預期房價難有大漲空間。自住客口袋有限,再加上缺乏投資動能,想要支撐房價回檔力道不足,2020年整體房價要上揚有難度。
全球經濟變化難測 將成為房市最大隱憂
境外資金匯回條例上路以及中美貿易戰,帶動台商資金回流創下歷年新高,為國內房地產市場挹注強大動能。雖然整體的買氣從第一季來看,並沒有原本業者想像中的悲觀,但樂觀中還是帶有疑慮,除了探討最多的新冠肺炎疫情,全球經濟與股票市場是否因而產生變化,才是要特別注意的。中美貿易戰恐形成長期對抗,預料也將成為2020年的最大變數,加上國內新建待售餘屋和使照維持高檔,展望2020年台灣房地產,還是回到全球經濟基本面,受到中美貿易戰持續不確定、國際地緣政治等影響,資金都在尋找相對穩定與有利基點的地方停靠,2020年仍是審慎中樂觀發展。